|
山東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身板十分硬朗,關鍵皮膚也很黑,屬于典型的中國北方農民,到今年他已經有74歲了,可是他依然活躍在田間的地頭。從而他被人們稱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。
早在過去,也就是1988年那會,常在外邊靠販賣蔬菜為生的王新民,也就是他的堂弟,來到他家,給他送了一頂花帶刺的黃瓜,這2斤黃瓜在寒冬臘月的當時怎么也得值個二三十元錢。
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情義,讓王樂義心生了念頭,就是帶領鄉(xiāng)親們一起搞反季的蔬菜,走向致富的道路。這春節(jié)還沒過完,他就開始著手這件事,趕到遼寧大連瓦房店去學習經驗,之后又跑了六個省區(qū)市,根據(jù)壽光實際做了些技術的改進,跟鄉(xiāng)親們商量建冬暖式的大棚。從此之后就走上了一條康明大道,迅速帶領村里的老百姓一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
第一年,村里就冒出了17個“雙萬元戶”,最多的賣了3萬多元。
事實就是最好的動員令。第二年,村里有161戶種大棚。干了一年,村里的存款達到128萬元。在那個“萬元戶”都稀缺的年代里,這樣的致富速度讓三元朱村也火了起來。
周邊村的村民來看三元朱的蔬菜大棚,外鄉(xiāng)人也來看,都想學技術?墒牵迕駛冋业酵鯓妨x,苦口婆心地說,樂義啊,胳膊肘可不能往外拐,咱這技術3年之內可別外傳,等咱村發(fā)了再說!
時任壽光縣委書記的王伯祥來了,問王樂義“能不能教教縣里其他地方”?中央也來人了!皹妨x同志,要把這項技術推向全國,解決各地區(qū)特別是北方吃菜難的問題。”
推廣!“自己富了不算富,大家富了才真富!蓖鯓妨x跟那些反對的鄉(xiāng)親們說,大伙不都學到我教的技術了嘛,推廣技術,人家不得請你們當老師嗎,到時候還怕再受窮嗎?他又向大伙兒保證:技術推廣后,咱再搞新的,讓三元朱的大棚發(fā)展得更好。
隨后,縣里成立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推廣小組,王樂義負責技術,在當時全縣27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巡回指導。一年下來,他跑了4萬多公里,有時候一天跑11個鄉(xiāng)鎮(zhèn)30多個村。那一年,全縣發(fā)展了5130多個大棚,當年增收6000多萬元,而之前壽光的財政收入還不到8000萬元。
自蔬菜大棚搞起來之后,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,還有40多個國外專家教授來三元朱村考察學習。王樂義的家人說,最多的一天,他接待了6個省14批共3000多人。一天下來,王樂義兩腮都麻木了,連張嘴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。
據(jù)三元朱村村兩委成員王保泉介紹,20多年來,王樂義帶領技術人員奔走幾十萬公里,毫無保留地將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免費推廣到20多個省市區(qū)。“在村里,還建有蔬菜大棚技術培訓中心,只要愿意來學,都免費”。王保泉說。
三元朱的村民也成了不少地方爭搶的“香餑餑”,帶著技術在全國各地播下冬暖式大棚的火種。直到今天,仍有上百人的隊伍常年在外,他們中的很多人被聘為科技副鄉(xiāng)長甚至被聘為科技副縣長。
獎金都捐出來做公益
王樂義在村里當了36年的家,帶領村民致富卻從不求回報!安粌H如此,樂義書記還把自己的錢拿來做公益事業(yè)!蓖醣Hf,現(xiàn)在860口人的村莊,村民的存款就有3240萬元,而樂義書記自己卻沒有發(fā)財。這些年來,王樂義領過的獎金不知道有多少筆,但是花在家人身上的就只有一筆:1990年,王樂義領了400元獎金,正準備交給集體,從不開口的老伴梁文榮開口了,“先別捐了,我想買個三輪車!薄俺诉@400元,樂義書記的獎金基本上都捐給村里的老人和學校了!蓖醣Hf。
注冊“樂義”牌商標后,來找王樂義合資合作的人很多,他也定死了一條規(guī)矩:分紅歸村集體,個人一分錢都不要。
(編輯:H)